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北二分 京ICP備17074669號
新聞中心
“高精確生物導彈”挽救晚期胃癌腹水患者——愛克精醫是如何做到的?
你知道每一天中國有多少人被確診為癌癥嗎?答案是1萬人。
這是來自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公布的數據,這個數據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為癌癥——與癌癥的戰爭,或許是人類在21世紀最重要也最慘烈的戰爭。
同樣是來自國家癌癥中心的報告,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在40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在男性人群中,肺癌發病排在第1位,女性發病排第一的是乳腺癌,肺癌排在第二位。而另一個數據則是,我國所有癌癥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僅為30.9%,而美國已達到66%。
冰冷的數字背后,還有更多讓人不忍直視而又痛苦不堪的殘酷現實——高額的治療費,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此外還有病痛和心理上的折磨,如何大幅提高治療效果、有效降低治療費用、減輕病人痛苦,就是這場與癌癥戰爭的關鍵所在。
從地毯式轟炸到精確制導
治療癌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細胞免疫治療、負氧離子治療、手術治療等。但過往傳統的治療手段有點像戰爭中的“地毯式轟炸”——消滅了癌細胞,但也殃及了不少無辜的健康細胞,人體免疫力極速下降,會給病人造成很多新的傷害,這也是很多癌癥病人經過治療后,不但沒有康復反而加速死亡的原因所在。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精確制導”打擊癌細胞就顯得尤為關鍵。在現實的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采用高精度制導系統,直接打擊敵方關鍵節點,高度精準,彈藥耗費少,一擊即中,沒有附帶損傷,比無制導武器效率高上何止百倍。而在與癌癥的戰爭中,也有了這種精確制導的“生物導彈”,這就是靶向治療。
顧名思義,靶向治療就是“打靶”式攻擊癌細胞,有的放矢。人體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在很多遺傳學表達上存在不同,這些差異都可能作為靶點。所謂靶向治療,就是針對腫瘤發生的位點,采用能夠與該位點特定結合的藥物,精準定向攻擊腫瘤細胞。
與傳統“無差別攻擊”的地毯式轟炸相比,精確制導的靶向治療顯然是更有效更少附帶損傷的方式,一方面它可以高效殺傷腫瘤細胞,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降低對病患的附帶損傷。
愛克精醫創始人:馬永賢
給“精確制導彈藥”提供導引頭
那么問題來了,靶向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打得要準——也就是對付癌癥的“精確制導彈藥”需要精準的導引頭,進行精準個體化治療,而“原代細胞篩選+基因篩查就是是腫瘤精準醫療的必然發展方向”。
說這話的是美國國際精準癌癥醫學協會會長、愛克精醫創始人馬永賢博士,愛克精醫是一家生物醫藥高技術企業,其主打的就是腫瘤個體化用藥篩選平臺技術。目前國內主要采用單純的基因篩查,而在美國已經將細胞篩選和基因檢測加強版的腫瘤精準治療作為將來的發展方向。
簡單來說,可以把基因篩查看成是給“生物導彈”配備的基礎款導引頭——根據基因篩查檢測,為腫瘤患者找到靶向藥物,但這種技術仍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它只能讓少數攜帶有突變基因并有可供選擇的靶向藥物的腫瘤患者受益。而愛克精醫所提出的原代細胞篩選則是給這個基礎款導引頭又“加持”了一層,適用于大多數的腫瘤病人,同時與基因檢測方法不排斥,兩者結合更佳。
腫瘤的生成是復雜原因造成的,先天、后天、基因、血液、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性格特征,幾乎每個人都不同。要想讓靶向治療的“生物導彈”打得準,就要摸清腫瘤細胞的特性。腫瘤原代細胞是指從病人的腫瘤活檢,手術腫瘤標本,血液,胸腹水或轉移腫瘤中取出少量腫瘤細胞,此時的細胞保持著原有細胞的基本性質。進行體外培養擴增后,用它來為腫瘤患者精準個體化用藥篩選——這顯然是非常精準的,用腫瘤原代細胞篩藥可更直接觀察大部分藥物或藥物組合對腫瘤細胞的殺死或者抑制。這好比先拿一部分腫瘤細胞來做體外實驗,有效后再在體內使用,可謂指哪打哪。一般認為,通過腫瘤原代細胞篩查:體外有效的藥物,80%以上在體內有效;體外無效的藥物,95%以上在體內無效。
愛克精醫采用的這項技術,利用病人腫瘤細胞培養方法的藥物敏感試驗,適用于90%以上的腫瘤病人,而且這與基因檢測方法并不排斥,可以兩者結合,讓“生物導彈”更加精準。
腫瘤原代細胞高通量篩藥在晚期胃癌腹水患者中的應用
有了這么厲害的“精確制導彈藥導引頭”,其實戰效果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一下最近一個使用了愛克精醫腫瘤原代細胞篩選技術的晚期胃癌腹水患者的例子。
胃癌是消化系統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多數發現時已為中晚期,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案例中這位50多歲的中年男性患者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1年前因胃部不適就診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并取病理診斷為胃惡性腫瘤,低分化腺癌,后來于2018年2月~10月進行了8個周期的化療,其后出現腹水,并漸近線發展,為腹水病理診斷為癌性腹水,后腹水成漸進性加重。接著又因腹部隱痛伴有腹脹不適住院,癥狀漸進性加重,只能暫時停藥。
看起來這位患者的情況是十分嚴重的,晚期胃癌腹水,同時還有既往反流性食管炎、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年紀大,本身身體素質也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腫瘤原代細胞高通量篩藥進行“精確打擊”,減少附帶損傷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實際的應用中,第一步是留取病人的腹水培養原代癌細胞作為“靶標”,然后就是依次測試各種靶向藥物對樣本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并觀察得出其作用的大小,再綜合既往治療病史、嚴重副作用禁忌,以及患者的經濟狀況等因素為患者綜合制定治療方案。在這個晚期胃癌腹水患者的案例中,最終為患者綜合制定的治療方案是ECF(表柔比星+奧沙利鉑+氟尿嘧啶)。而治療的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四周期化療隨訪后得知,病患一般狀況良好,日間步行1萬步并可從事輕度體力運動。腹水基本消失,胃部腫瘤病灶明顯縮小,胃恢復柔軟,腹腔內未發現明顯腫大淋巴結。
拋開艱澀的醫學專業術語,這個案例到底告訴了我們什么?首先,是更為精準的對癥下藥,因為直接以患者本身提取腫瘤細胞作為樣本,精確度被大大提高,對腫瘤的抑制力大幅度提升,效果迅速、明顯;其次,是大大減輕了病患痛苦,一來因為所有的靶向藥實驗都是在體外進行,病患沒有風險,二來不損傷其余正常組織,不給病患帶來新的創傷——這就是愛克精醫腫瘤原代細胞高通量篩藥,給這位晚期胃癌腹水患者帶來的福音。